第十四章战后(三)-《神都锦绣》


    第(2/3)页

    “是,陛下。”宫装女子应了一声,上前去接李治递过来的奏章。

    李治将奏章递到武媚手中时,顺带摸了一下,滑滑的,感觉非常好。

    武媚却状若无事地回到龙榻边,展开奏章念了起来……

    李治的心思也不知道在哪,或许还沉浸在那“风花雪月”之中,他对张俭的奏报内容,几乎是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但是有个声音他听到了——“雉奴”。

    “孩儿在。”李治急忙应道。

    “此事你怎么看?”李世民还是躺在那,问。

    李治立刻瞪大了眼,不知道怎么办是好,他都不知道是什么事,怎么可能答上来。

    正当李治无措之时,他忽然看到武媚的嘴动了动,似乎在说话,话是无声的,但是从口型中,李治还是猜出来了,是“长孙”两个字。

    “雉奴”李世民的声音又响起了。

    李治这下不犹豫了,立即说道;“父亲,依我之见,此事不如交给舅舅处理为好。”

    李世民没有表态,过了一会儿,他才说道:“也好,拿着奏章去找你舅舅问问,此事理当如何处置。”

    “遵命。”李治说完,接过武媚递来的奏章,这次他没敢弄什么小动作,而是规规矩矩地接过,倒走几步,才转身离去。

    “是不是还有?”李世民仍然躺着问。

    “还有‘武平堡记录’,由‘营州都督府’呈上。”武媚看了一眼手中的文书,轻声回道。

    “念!”

    李世民的命令无人可以忤逆,于是武媚的声音很快响起……

    “记录”这一部分很多,也很长,直到李治回来的时候都没有念完。

    “父亲,孩儿回来了。”李治的声音打断了武媚的念读。

    “你舅舅怎么说?”李世民直接就问。

    李治道:“舅舅说,交兵部和吏部核准后,依律封赏。”

    “嗯”李世民应了一声,却不予置评,再问:“那雉奴怎么看?”

    “孩儿以为,赏功罚过,历来是我大唐惯例,父亲也曾教导儿臣,有功不赏者,当令功臣寒心;有过不罚者,当令宵小妄为。据此,孩儿以为,‘营州都督’张俭治军有功,战策得当,应为首功,‘武平堡’众军,奋勇杀敌,阵斩敌将,当为次功,至于封赏,还请父亲定夺。”李治侃侃而谈,显然事先作过准备。

    “雉奴所言不差,赏功罚过,的确是治世之要,不过……”李世民没有再说下去,而是口风一变,道:“雉奴,你去告诉无忌,张俭功在社稷,进‘金紫光禄大夫’;‘武平堡’军中官员一律各进两级,至于谢岩、冯宝两人,暂不封赏,仍令其以校尉号令众军,待戍边回转之后,再行叙功。”

    “孩儿遵旨。”

    等到李治再次离开,李世民沉默半晌,忽然自言自语地道:“雉奴啊,他们颇为不凡,还是留给你用吧。”

    李治走出“甘露殿”,自然是听不到这句话,只有武媚,在龙榻之前侍候的她,一个字不差的听得清清楚楚,也只有她,才明白李世民,此时作为一个父亲的真正想法。

    李世民的想法,除了武媚,再无人知道,甚至于无人理解,即使是跟随他一生的长孙无忌,也不明白自己的皇帝陛下为何会作出这么奇怪的决定。

    不管是不是理解,天子金口一开,就是皇命,哪怕是错了,也要执行。

    一个月后,当“营州都督”张俭接到圣旨后,百思不得其解。当日,他特意将林运记录的内容随奏章呈报上去,目的就是有推荐之意。倒不是说他有多么高风亮节,而是这一次的功劳着实太大了,他也是顺水推舟而已。

    可不曾想,最后却是一个“到京叙述”功的说法,这叫什么事啊,张俭有点头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