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荥阳郑氏的决断-《晋末的卯金刀》


    第(1/3)页

    刘泰考举制的颁布,对当地世家来说也不由感觉到惊讶。

    因为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察举制,突然换了赛道自然让当地世家感觉到几分陌生。

    随着考举制在入冬后举行考试的消息传开,很快人们便是注意到考试范围在《汉书》与《九章》上选取。

    这提前一年时间通知,为得就是让所有有志于考这两门科目的人,能把这两门科目给补起来,否则你千里迢迢的来邺城做什么?

    正因褚翜把这消息给传递出来后,很快这两本书便变得一书难求。

    不过,一书难求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官方马上便把《汉书》与《九章算术》填满刘泰治下的每一个郡县。

    价格算不上便宜,《汉书》如果想买到全册则六十金左右,《九章》便宜些定价是六金,如果想要直接购买这两者至少需要六十六金。

    但府兵军史营地中,是允许任何愿意过来求学的士子和百姓卷抄《汉书》或《九章》。

    每张纸一文钱,笔墨需自己携带把《汉书》与《九章》卷抄过去。

    不过,如果有谁损坏了作为样板卷抄的《汉书》与《九章》,就必须要把这一册书籍卷抄替换,以方便后来者使用,否则等到府兵营地上报,就会取消相应资格。

    自然而然的,对一些世家子来说,自然毫不犹豫的出钱购买了《汉书》与《九章》。

    六十六金而已,对他们来说,这哪算得上是钱,不过只是自己一顿青楼的花销。

    但对寒门出身的子弟来说,哪怕有独栋带院带书房的小间,有帮助自己打理食事务的老管家,有给自己红袖添香的小侍女,还有出门代步的小驴车,有自己一时兴起去卖酒做乐的小兴致,但这六十六金的数额的确不上少。

    但若说一些世家里面有《汉书》全册,说不定一些世家中还真有收藏,但若说寒门家里有《汉书》全册,那就太高看寒门了。

    就算刘泰手中的《汉书》全册,都还是当初王弥洗劫了洛阳,然后搜刮了洛阳城里的各种书籍送到青州时,刘泰才真正补全了《汉书》全册。

    寒门手中也许七零八爪的也许会有主要的几册,但若说所有章节全有是不现实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版本的《汉书》与《九章》加入了标点,能让人更快掌握文章精要,从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统一文章思想。

    总而言之,世家因为在经济上的绝对优势,就算看起来公平的考试,如果国家没给寒门一定程度帮助,那寒门想跟世家子同台竞技,怕也是千难万难。

    而且这还是寒门,刘泰希望的是那些军史能给世家一点小小的刺激,那就更要在一定方面给与这些军史们一定程度的照顾了。

    所以刘泰提出考试的范围也就只是《汉书》与《九章算术》,因为如果还要加入其他的四书五经,那考试范围对军史就超纲了。

    需得知道,世家跟寒门,跟再底层的军史那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有名师,有名校,有长辈,从小学习的是四书五经,交往的是达官显贵。

    如果不把科目限定在这两样上,那刘泰可以肯定,等到时候考试考出来全部都是世家子,军史从头到尾就没有丝毫的机会。

    所以指定了《汉书》与《九章》作为项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军旅中出来的军史,他们接触的也就只是这两个项目,这就让他们与寒门与世家子有了抗衡可能。

    就好像是小镇做题家们,比拼《语文》比拼《数学》往往不落下风,但加入英语后,有经济条件的肯定会比没经济条件的更容易考高分。

    随着自主招生越来越频繁,小镇做题家想靠自己的能力就进入名校的难度也会越来越难。

    因为很多看起来公平的考试项目,但对经济不平等的地区来说,就是毫无办法的天堑。

    而且也不能怪这些名校,因为他们开出的条件是他们认知中最宽裕的条件。

    却从来没想过,很可能有些人在他们目光外艰难生存,读书是他们唯一改变命运的方式。

    而刘泰提出了《汉书》与《九章》就是如此,像是四书五经什么的,刘泰难道不知道这些东西作为考试材料其实很好的吗?

    但对底层的军史来说,如果刘泰提出这这些科目,那就要把军史从考试中筛选出去,到时候自己只能会录取到世家子。

    另外一种原因,就是把基础书籍铺开的难度了。

    因为原本每一处地区都有府兵,从府兵到战兵,基本上都是需要经过《汉书》与《九章》的考试,所以刘泰统辖的区域,只要是有府兵的,就有这些书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