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5 不上不下-《大戏骨》


    第(2/3)页

    蓝礼轻声阅读完毕,眉宇之间的笑容却是缓缓渗透出来,嘴角也忍不住上扬:如此评价完全在预料之中,严格来说,不能算是攻击,反而与蓝礼最初对于“龙虾”这部作品的观感有些接近。显然他们都期待着更多,但结果只得到了一个“开端”,欧格斯把思考空间全部留给观众,这确实是令人大失所望。

    却也是欧格斯真正希望达到的效果。至于满意与否,只能说是见仁见智了。

    “我以为批判会更加猛烈一些的。”蓝礼兴趣盎然地说道。

    布莱德利忍俊不禁地轻笑了起来,“怎么解释?”

    “你知道,当初我们在柏林宣传’超脱’的时候,赞誉和批评走两极化,其实我和托尼都非常开心电影收获了如此评论,因为喜欢与厌恶的情绪达到极致,这也就说明我们的作品能够真正激发出观众的感受,而不是看过就忘的六十分作品。”蓝礼形象生动的解释,顿时就一目了然起来。

    盖文不由好奇地追问到,“你是说,比起六十分电影,十分电影反而是更加值得庆祝?”

    “对,就是这个意思。”蓝礼没有犹豫地点头表示了肯定。

    布莱德利和盖文双双沉默下来,细细回味着蓝礼这句话的深意,但两名记者却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解读,这也是非常奇妙的一个时刻。

    显而易见的是,“龙虾”绝对不可能如同两年前的“醉乡民谣”应该赢得法国媒体一片赞誉了,官方场刊的评价可以看做是议论狂潮的一个剖面,呈现出不同观众的不同落差,每个人都秉持着不同观点。

    俄罗斯的“美杜莎报”仅仅给出了一颗星,如此极端又如此坚决的观点态度,就如同首映式现场摔门而出的记者一般,终究还是少数;就好像评价四颗星满分的媒体一样:为数不多,仅仅只有两家而已。

    美国的“洛杉矶时报”,四星,“机械式的冰冷、僵硬化的动作、情绪化的配乐,最终交汇成为一出精彩绝伦的绝妙喜剧,恰到好处的表演点亮整部作品,并且一步一步引导着观众带着满脑子问号走出电影院。毋庸置疑的年度最佳!”

    法国的“费加罗报”,四星,“怪异,清新,冰冷,幽默。欧格斯-兰斯莫斯再次成功建立了一套自己独有的反乌托邦社会逻辑,处处指向当代社会的关系定义,而落脚于爱情的叙事走向又透露出一种温柔的残忍,令人拍手叫好!”

    单独罗列出最高分和最低分,就立刻可以发现诸多有趣的小细节:

    其一,两颗四星和一颗一星,两个极端的评分终究是少数派,场刊总共收录了十家媒体,所占比例是百分之三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