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东西市-《开唐.教坊》


    第(3/3)页

    没一会儿,那小孩儿就在那十二根橦柱顶上结好了那张银亮的网。

    那网在十二个壮汉与十二根巨橦的映衬下轻柔如无物,银闪闪的仿佛一场轻华的梦。

    网一结迄,那小儿就已滑溜而下,一钻不见了。

    人群中乖觉地已叫了起来:“好啊,西市打擂台的来了!”

    众人笑叫道:“有趣,有趣!”

    却有人高呼道:“琵琶,我们只要听琵琶!”

    ——大家都在猜西市这回会弄出什么花巧来与东市斗。

    刚才他们被贺昆仑的绝技已逗弄得万众一心:此时只要看西市能找来什么好手,能把贺昆仑那天下第一的琵琶压下去!

    叫嚷声中,只见街西又稳稳地走出了两个人。这两人也都是壮健小伙儿,却不顶橦,俩人儿合伙儿架着一架云梯。那云梯直竖,中间缠着软索,同样缠丝绘彩,竿子却是两根紫竹。他们走到凭空搭起的网边上就停了下来。

    然后,只见一个女郎在他们身后袅袅娜娜地走出,不发一语,抬步即起,缘着那梯上软索拾级而上。

    她素襟窄袖,身上并无多余装饰,梯子两侧却彩带飘飘,随风招摇。众人还没看清她脸,就已为她这踏丝步云的风姿倾倒。

    那女郎也着实轻盈,双脚如履平地,全不用手扶那梯子,像乘着一条丝织的天梯般凭空飞渡,直向那橦顶的网上行去。

    那女郎手里挟着一个素囊,直到她登至那张网上,才冲众人略微颔首一笑,就此跽坐于网。

    ——这橦竿当然没有贺昆仑所坐的东市木楼搭建得高,那女郎自有一种不倨不傲的风度,直面对方高出他们倍许的木楼于平视。

    然后、她缓缓解开素囊,抽出一把琵琶来。

    众人一见来的果然是琵琶,兴致不由更加的高涨!

    四下里彩声大起。却有不少人疑惑着:刚才贺昆仑的表演已精彩如许,那女郎却凭什么还可以强过他?

    顿了顿,那女郎却开口道:“贺先生,即为斗声,我就不再虚套了。你还有什么绝艺,就请拿出来吧。”

    说着微一蹙眉:“适才所闻,实辱大名。”

    木楼上的贺昆仑一见她来,不由皱了皱眉。

    他其实不认得,却已觉得如临大敌。

    贺昆仑虬髯深目的脸上,本来就够尖的鼻子一霎间似乎更尖了。沉默了会儿,才咳了一声,开口道:“那我就弹上一段《羽调六幺》吧。”

    下面听众一闻,几已疯狂——要知当日贺昆仑技压教坊九部,就是凭着这一曲《羽调六幺》。据说当今太上为这一曲也曾动容。

    人人皆知,当今天下,除了生性倨傲,从不肯在俗人跟前献技、专供御前侍奉的罗黑黑,这琵琶一道,贺昆仑凭此一调,已足称国士。

    人人都怕别人没听清楚,跟亲交故旧低声重复道:“是《羽调六幺》啊!贺昆仑要弹弄他从来少弄的《羽调六幺》了!”

    街上一时不由万众阒寂。

    天门街上的杂声像被一场狂风扫过,扫得街面上帚痕深刻。

    然后,贺昆仑的琵琶就响了起来。

    那孩子这时心里稍松,已能略略听得进那琵琶了。

    他独悬于木楼之上,听得原比众人真切。

    不知怎么,他觉得那琵琶声并非从他头顶传来,而是从街上,是从街上反弹过来的。

    而那反弹过来的声音,并不只是琵琶。他似还听到了灰尘的声音,阳光的奔走,正在天门街上做油饼的油锅内滋啦滋啦的声响,还有马的鼻息咻咻,众人脸上汗水被太阳烤出的低微的爆响,井水台边骡子在木架上蹭着脖子的细碎声,与辘辘上的绳索磨擦的声响……

    那一切和着那琵琶,一起在响。

    ——那一切……似乎都是快乐的;

    ——可那一切……都不是他的。

    不知怎么,他的脸上却现出一点孤独来。

    那是一个孩子式的孤独,像热年热节的,一个孩子的下巴抵在窗棂上,窗子冰冷,下巴尖峭,彼此硌得生疼。而烟火就在窗外、却有如数百里远的遥遥地爆响……

    如果有人看到,这一点孤独,就像就抵在人生的软肋上。

    贺昆仑一曲方竟,底下众人已拊掌欢呼起来。

    却听对面西市请来的女子待人声略定后,才开口道:“琵声多,琶声少,也未为绝技。”

    众人一怔。

    ——琵琶自上而下拔之谓为琵,自下而上谓为琶。

    底下看众多是看热闹的,少有人懂得门道,听到这术语,还是不由被唬得一愣。

    却见那女郎已捻弦一笑道:“以《六幺》而论,以‘水调’弹之,虽称繁难,不过当行,未见出色,小女子请移入‘枫香调’弹之。”

    对面木楼上的贺昆仑已诧然道:“枫香调?”

    ——言下之意,分明是“不可能,不可能!”

    那女郎已一操琵琶,轻拔了拔:“献丑了。”

    那女子起调甚平,清清泠泠,仿佛她不是为西市千金请出的、特意要与贺昆仑斗技的一般。

    众人都正等着看她的手段,比刚才更加的耸耳细听。

    孩子望了会儿那女郎,却不放心,又看向铜器坊檐下铁锅边卧着的那个男子。

    却见他师傅宗令白分明已灰了心,这时正怏怏的举步向回行去。

    他的步子一步比一步走得寥落,看得却奴都心酸起来。

    可那他关注着的、那个卧着的人这时却一抬首,若有意若无意地朝师傅的背影看了一眼。

    那一眼中,像满是一种苍凉的讥诮。

    ——是他!

    却奴分明记得,师傅来时,他也曾这么抬眼一望,有若相迎;待得走时,却又是这样一眼,却为相送。

    这一迎一送之间,不知怎么,却奴觉得,已滑过了师傅的苦修勤望的一生……

    他突然觉得,那人这时似才开始有意在听。

    出于好奇,他不由也把耳朵向那琵琶声送过去。

    他还没找着那调子,却觉得:那女郎的琵琶先找上了自己。

    那感觉,像那琵琶正在那儿等着他……已等了好久好久,一千年、一万年。全不急切,却更成一待。

    是的,那琵琶声就在那里。它不似发自那女郎所坐的羊肠网上,而是折入那古铜器坊中,折入那古寂的廓檐底下,再反浸出来。

    在那些铜爵铜鼎,铜铛铜碗中,兜了一大圈,兜到了几千年前那个铜声与阳光同在的地界,再兜转回来。

    ——它似在用一种更古老的语言叙述起另一种快乐……木头的桌子、粗陶的碗;牧人的远歌与老人的话语;平静舒缓的原野上、飘着焦禾的炊烟;皮鞭一挥,车轮辘响;那车子慢腾腾地走着,征程里那特有的疲倦与欣然;到后来泥途漫漫,四望玄黄,却忽然故园乍现,此心飞扬……

    一切都慢了下来,一切似……目断车轮生四角,一切似坐在原野上看那一轮日迟迟地落……落尽时、日之夕矣,岁将晚矣,鸡栖于埘、牛羊下来……

    他的心里忽然感觉到快乐,那快乐不是一场喧闹,而更似一种慰抚。

    这是由那女子的琵琶声而来的吗?

    ——阳光密匝匝地泄下来。时间是干燥的雨,冲洗着天门街上所有人的皮肤,要把它们洗皱洗老。

    可这都不怕,那琵琶声中的快乐不是贺昆仑琵琶声中的快乐。它穿透时间,不倚仗青春,不倚仗容华,不倚仗迷离瑰彩,不倚仗虚荣夸饰,也全无强迫,绵绵然,泊泊然,像要把你的灵魂都浸到古老的宁静里去。而那时、你的苦涩消退,那曾痛苦的一切反倒都让人觉得灿然得年轻起来……

    街底下众人都听得神思一晃,几乎没有人觉察那琵琶声渐已停了。

    最后,却是贺昆仑忽自木楼中站起,以胡人之礼冲着那女子稽首一谢。

    ——然后人们才醒过神来。

    ——然后、欢声雷动。

    就在这动地欢声中,那孩子已偷偷地顺着匹练溜下楼来。

    他溜向了那个男子的卧处,站在距那侧卧的人十余步远,一动不动地把他看着。

    他背后的喧闹都已跟他无关,他一双眼珠极专注的极专注的,乌黑乌黑的,一直盯着那个人。

    像一只小猎狗儿,即还没学会盯着猎物,也没学会掂量主人,它只是带着天生的本能,去看待着一场它渴望的“生”。

    那女子曲终之后,嫣然一笑,即挟琶而去。

    这一场“斗声”至此已经完结。

    众人好久都回不过味来。等回过神时,就潮水一般的向那传说中女郎的去向追踪而去。

    却奴只觉身边的人河水一样的流过,他们都在追随向给了他们快乐的琵琶。

    人人交口地问:“她是谁,那女子是谁?”

    天门街像一条积蓄好久,终于开了闸的河,人人都在走,泛着快意的波涛地走。

    他们从这条街上热烈地流去。

    ——只有那孩子,盯着的那个人一动不动的。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