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 佛本无相,道本无心-《全能师尊》


    第(2/3)页

    这个时候,你对于很多事情都看的非常透,因为你已经‘得道’了,用佛家之语来说,便是顿悟。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他没有读过书,但是通晓世间一切道理,无论什么样的问题,他都可以给予解答。

    这便是得道。

    而这个道,和道家所追求的道,是一个东西。

    道家讲究的便是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并非所谓的修仙。

    但是你想要修道,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你跳过了儒、释两个阶段,道这个东西很难懂。

    你必须拥有足够的阅历、历经红尘、知晓很多事情之后,你才能明悟。

    修道之所以难,就在于修道的前三十年都在修行他人之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想要成为一个最简单的道士,那么你要懂的东西不少,琴棋书画诗词茶酒诸子百家等等。

    可以说,修道之人前三十年都是在为自己做铺垫,而后三十年便是历练,只有最后三十年,才是真正悟道的阶段。

    儒释道的关系便是在此,读书是修行的最简单的方式,你书读的越多,提升的便是自己内在的气质,谈吐举止等等,切勿以为读书无用论。

    也不要总来一句:“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来自嘲。

    像这样的自嘲的话,偶尔来一次,别人会觉得你幽默。

    在这里又不得不提一句,佛祖。

    佛祖最开始创建的是小乘佛法,释迦牟尼是王子,妻妾成群,并且不忌荤素,最重要的是,不要误解了佛家,不要把《西游记》里的那个笑面虎和释迦牟尼混为一谈。

    释迦牟尼创的佛教,是劝导人向善没错,但是他并没有强制任何人,在他的教义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佛本无相,而且他流传下来的经文,里面的佛,几乎都是指的自己。

    他让人修佛,这个佛指的是修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完美。

    而佛教传入中土,经过很多人的加工,变成了一种愚民的信仰,渐渐衍生出了大乘佛法,劝导他人向善,让人信仰释迦牟尼,相信有来世。

    从本质上来分析一下,劝导他人向善,相信这辈子受苦,下辈子可以投胎好人家,这有利于什么?

    有利于统治……

    有利于社会安定……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

    中土佛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遏制了人口增长,稳定了社会治安,有利于上层人士的需要。

    说多了以免影响宗教和谐……

    在帝皇城的新东方书院里,二十几个萝卜头都安静的坐在大魔头的面前,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喧闹声,但是却没有影响到书院之中。

    而在此时,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故事,再一次拉开了序幕。

    “右边是你,这四个字的含义是什么?道本无心,佛本无相,所以说,在场的应该是四个,而并不是三个。”

    “哪四个?三清、佛祖、夫子以及我。”

    “那么谁在中间?从我的角度来看,三清在中间,从三清的角度来看,我在中间,从佛祖的角度来看,夫子在中间,从夫子的角度来看,佛祖在中间。”

    随着这一句话说下,场中顿时响起了丝丝喧闹声。

    待场中平静后,方白继续道:“角度不同,你看待的东西当然不一样。”

    “当你走上这个山顶的那一刻,你便先入为主的认为这三座庙是以三清为主建造的,如果换一条路呢?把这条路开在另一个方向呢?”

    “你有没有想过,你们看到的这一切,如果说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呢?”

    “你到底是被你自己的眼睛所欺骗,还是掉入了别人早已经准备好的陷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