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给小伙子们吃点肉-《谋唐》


    第(2/3)页

    接下来就可以放手施为。

    元景成大致给李晔讲了一下细柳城的人口数量及构成,还是青壮略少,多是老弱妇孺,不过能流离到长安附近,身体还算强壮,渭水边的田地就是他们的功劳。

    这些田地原本是有主的上等田地,连年战乱,才渐渐荒废。

    元景成领着众人重新翻犁,引渭水灌溉,才有如今的样子,种了一些小麦,蔬菜,还抢着种了一些芋头。

    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流民就不会安心留在细柳城。

    不过听元景成的意思,粮食仍是不够。李晔想了一下,全靠长安救济是不可能的,也不是长久之计,长安的情况也不太好,早就不是当年的帝都,和大唐一样衰落了。

    没有赋税来源,没有中原和东南半壁的输血,整个关中都在衰退,这也是朱温看不上关中的原因,自晚唐以后,关中彻底被边缘化了。

    黄巢之乱,关中荼毒最盛,人口大量消亡,后又有朱玫之乱,关中几个藩镇搅风搅雨,攻伐不断,可想而知百姓过的什么日子。

    正是关中人口锐减,才让西北边陲之地的沙陀人和党项人渐渐崛起。

    李晔的构想是依托长安,营建细柳城,大力招揽流民。

    这是他釜底抽薪的第一步。

    李晔勉励了几句,立即让辛四郎、杨鉴、拓跋云归三队人回长安找张承业讨要一些粮食和武器。

    除了种植,李晔还带着他们到处打猎,又让人在渭水捕鱼。长安之北只有一些小山头,好在这年头人少,野兽渐渐多起来了,黄羊、兔子、肥鼠等等,多不胜数,野狼土豹更是寻常之物,猎获颇丰,渔获也不错,每日肉鱼加一起足有五百多斤。

    肉食当然是首先供应兔崽子们,两百多人,要消耗三百斤左右,其他的分给城中居民。

    有肉食,对粮食的需求就小了一些。

    张行瑾招抚的流民越来越多,幸亏有元景成提前规划,才不至于让城中拥挤。

    对李晔来说,人口越多越好,不管老幼,来者不拒。

    不过粮食始终是大问题。

    辛四郎从长安回来,五百石粮食,还有草料,兵器甲具等物,张承业做事没话说,面面俱到。

    为了避免泄露细柳城的底细,都是在渭水南岸十几里的地方交接。

    除了李晔隐秘战线的几人,没人知道细柳城和兔崽子的存在。

    长安城中的百姓知道有一伙流民驻扎在渭水之北。

    朝堂上的大臣也听到风声,不过,这事能入他们法眼?这年头长安城四面八方都有流民,只要他们不来长安城讨饭,谁还管他们?

    在朝中大臣眼中,皇帝是外出巡猎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