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巧很纳闷,她想起昨晚刘倩到这边问配方,很快明白了,王柳红眼红,准备自己摆摊卖粥。 她淡淡一笑,这个女人,以为在这里偷看了几天,就能独撑门面了。 刘玉梅也起来了,她凑到窗户边看了一眼,恼火的说:“真是个红眼病。” “她好好学技术,那倒也可以,药膳这个产业,我以后总是要发扬光大,我就担心她画虎不成反类犬,还扰乱市场。” “可不是。” “不管她了,咱们做咱们的。” 衡巧换了衣服没,准备开工,刘玉梅又是满脸忧色,好像光明的前途一下子又陷入了黑暗。 “妈,你把这两片党参和黄芪洗了,另外熬一小锅莲子黄芪薏米粥。” “这又是什么功效呢?”刘玉梅问。 “大锅里的白莲百合肉泥粥不适合脾虚者,这个是补中益气,健脾祛湿的,适宜慢性肠炎脾胃虚弱者食用。”衡巧回答她。 刘玉梅一边洗黄芪,一边问:“我们还要一个个问顾客吗?” 衡巧笑笑:“根据我这几天的目测,基本上可以确定哪些人适合吃哪个粥,因为每一个人的体质症状,实际上都写在脸上的,我再缩小范围搭脉,就能肯定了,所以为什么中医有望闻问切,就是这个道理。” 刘玉梅嗔她一眼:“你少说的那么玄,你看了几本书,还敢冒充老中医,小心别人告你。” 衡巧真的想告诉她,她现在不仅是名中医传人,还是中医学院的高材生,但这么说她担心吓着刘玉梅。 “我说什么你照着干就行了,你放心,我只是做养生粥,又不开药方,这个不犯法的。”她笑着说。 刘玉梅按照她说的照做,洗了一把大米,一抓抓薏米,然后用纱布包了黄芪和党参若干。她在锅里放入清水,把药包放进去烧开,改小火慢慢熬,下入薏米莲子,煮至熟透,加入大米,搅拌均匀,煮至粥稠。 天大亮了,衡巧这边的粥和包子馒头都出来了,村里的村民也陆陆续续出来了。 做了几天生意,因为口碑不错,河对岸的村民也过桥来买早点。今天第一个屁颠屁颠跑过来的村民是定屠夫的老婆,丁婶很胖,穿着紧身健美踩脚裤,像极了鲁迅笔下的圆规。 她走得快了,脸上的肥肉一颤一颤的,老远就气喘吁吁报信:“玉梅,巧妹,王柳红在那边摆摊哩,你们知不知道?” 刘玉梅回答:“我们知道。” 丁婶说:“她那边粥三毛一碗呢,也是煮得田螺粥,还做了馒头,也比你们便宜一毛钱一个。” “没关系,她卖她的,我们买我们的。”衡巧笑着回答。 摊位前的村民有点坐不住了,稀稀拉拉地走了一批,剩下一些人开始犹豫、议论。 “巧妹,你们也不要赚的太多了,听说你才做了几年生意,就赚了一辆新单车,这个利润是不是太大了?” “就是,都是乡邻,我们图个方便,你们有点利润,不要赚得太狠了。” wap. /129/129373/30532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