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策为什么要跑城-《戏里戏外》
《徐策跑城》为《全部薛家将》的一折,全剧包括《闹花灯》《打太庙》《阳和摘印》《法场换子》《举鼎观画》《韩山招亲》《徐策跑城》等。说的是,唐将薛丁山之子薛刚,在与奸臣张泰的争执中,误将太子踢死,逃走后,薛家满门遭抄斩。与薛家为世交的徐策,用自己的幼子换出薛刚的幼侄薛蛟,并哺养之。十八年后,徐策将薛家被害之事说与薛蛟(与《赵氏孤儿》相似)。而当年薛刚逃走后与纪鸾英成婚,在张泰的逼迫下又夫妻离散。鸳英于荒郊中生子薛葵,后到韩山聚义……
《徐策跑城》就从这儿开演。薛蛟奉义父徐策之命到韩山搬兵,与薛葵相遇。兄弟间不相识,遂动起武来,薛蛟将薛葵杀败,直奔山营拜见婶母鸾英。恰在此时,在青龙会做首领的薛刚也来到韩山,叔侄相见,悲喜交集,于是带领兵马向长安进发。
徐策在长安得知薛家已兵临城下,喜上心头。遂与薛刚商定,自己先进宫奏本:若皇上杀了张泰满门为薛家报仇,则兵马撤回;若不准本,再杀向大殿不迟。徐策这便急急忙忙向大殿跑去……《徐策跑城》就这么个跑,是高兴地跑,还是悲愤地跑,也已不言自明。
你从该剧的经典唱段中,也能了解个来龙去脉:
湛湛青(呐)天不可欺,是非善恶人尽知。血海的冤仇终须报,只是来早与来迟。薛刚在阳河把酒戒,他爹娘的生辰把酒开,三杯入肚出府外,惹下塌天大祸灾。天佐天佑俱打坏,张泰的门牙打下来;太庙的神像俱(呀)打坏,太子的金盔落尘埃。一家绑在西郊外,三百余口把刀开,如今韩山发人马,(白)韩山发来三千七百人和马,薛蛟、薛葵、薛刚……(唱)青龙会还有八百兵。看看不觉天色晚,急急忙忙步进城。老夫上殿奏一本,一本一本往上升。万岁准了我的本,君是君来臣是臣;万岁不准我的本,紫禁城杀一个乱纷纷。往日行走走不动,今日行走快如风。三步当作两步走,两步当作一步行,急急忙忙往前进,老夫上殿把本升。
——也是个“复仇”的故事。
该剧是衰派老生戏,为麒派代表作。何为“衰派老生”?顾名思义,即年老体衰的老生,如《甘露寺》中的乔玄、《白帝城》中的刘备、《李陵碑》中的杨继业及《洪羊洞》中的杨延昭等都是。但由周信芳唱出来,却只显“衰老”,并不“衰弱”,呈现出一种力度的美,这也是麒派最突出的特点:苍劲有力。既衰老又有力,看起来似乎有点矛盾,但这里的“苍劲”指的是精神状态,是人物的倔强性格及老辣的风格;是剧中人物的,也是周信芳自己的。周信芳有一句名言,叫“嗓子差,要有味儿;眼睛小,要有神儿;个子矮,要有威”。《徐策跑城》即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这一艺术追求,并由此生发出麒派的风格特点:既酣畅淋漓,又适度而有节制;既恣肆写意,又凝练写实;既古拙飘逸,又老练辛辣。
《徐策跑城》给我最深的印象还是周信芳的“做”,特别是髯口功的吹、弹、推、洒、绕、甩、盖、耍,样样精通,长长的胡须成了他表演人物心情的重要工具。再就是他的水袖功,也极见功夫。老徐策上面是飘飘洒洒的白胡须,下面是翻飞舞动的白水袖,口中不停地唱,脚下不停地跑,那真是满台生辉,异彩纷呈,每次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该段的曲调为[高拨子],高亢挺拔,多用于表现人物焦灼急切的情绪。其旋律简单,很容易唱,但唱得苍劲有力、有滋有味却不容易。唱得好的除麒派传人之外,相声大师侯宝林、侯耀文父子唱得也不错。有一次,我听军旅老作家丛正里先生唱此段,哎,也收到了出其不意、出奇制胜的人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