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智谋全解》
《孙子兵法》,也称《兵策》、《吴孙子》、《孙子十三篇》。全书十三篇,从十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行军打仗的要诀与智谋,共五千九百余字,为春秋时代著名军事家孙子所著,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最著名的一部军事著作。
孙子,名武,字长卿,生于春秋时代的齐国。孙子原是陈国陈完(后改称田完)的后裔,名将田书和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是其先祖。正因如此,孙子得以从小诵读《司马穰苴兵法》、《太公兵法》以及《管子》等优秀军事文化典籍,为其学习和继承前人的兵法研究成果和形成自己的军事思想奠定了基础。
后来,孙子来到吴国,在伍子胥的极力推荐下,受到吴王阖闾的召见。孙子向吴王献上了自己苦心钻研蔚为大观的兵法十三篇,得到吴王的赏识。之后,孙子辅佐吴王破强楚、伐齐晋,为吴国春秋霸主地位的奠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然而,就在吴国强大之时,孙子却急流勇退,悄然隐去,不知所终,惟留下《孙子兵法》传诵人间。
孙子兵法思想,既自成体系,独放异彩,又与其他各家互相融通,相映生辉。政治上,继承了先王们治国御众的统御策略;思想方法上,与道家、儒家有许多相通或相似之处;军事上,基本承袭了姜尚、管仲等用兵制服之策,如奇正、利害、阴阳和神速、戒备等等。正是因为孙子集中了中国古代先哲的智慧,才使得《孙子兵法》留传后世,千古不衰。
《孙子兵法》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珍宝,不但被我国人民所推崇,也越来越被世界所公认。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的唐代,《孙子兵法》就流传到外国,陆续被翻译成英、法、德、意等多种文字,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孙子是中国的孙子,而《孙子兵法》则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财富。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一部讲述战争谋略的智慧读本,它对我国古代的斗争经验和军事思想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其一经编撰成书问世之后,即受到兵家的关注与推崇。它所体现的朴素的军事辩证法和所叙述的切实可行的谋略计策,使之成为古代兵家行军作战的决胜宝典,对后世影响深远。
流传至今的《三十六计》为何人所作,尚待进一步考证。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解读这本书、吸取这本书的精华。书中所蕴含的兵法中的攻防、奇正、刚柔、彼己、主客、劳逸等对立关系的互相转化的法则,充分体现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具有进步意义。当然,时值今日,战争的武器,战争的原则,战争的破坏性以及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等,已经不能与古代同日而语,它的某些论述在今天看来不一定完全科学或者不一定实用,然而它所蕴含的思想策略仍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
《三十六计》不但被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实际上只要我们潜心细读,结合自身经验对照思考就会发现,它处处讲的是行军打仗,其实也是在讲政治、讲经济、讲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诚然,其作者的本意并非如此,可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万事万物都有相通之处,我们不妨做一下思维迁移,在阅读《三十六计》时,于那一个个令人拍案叫绝的计谋中,提炼出处世的黄金法则,参悟出人生的点滴智慧。倘能如此,《三十六计》的内涵便更加深广,所能奉献给大家的也会更多。
本书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合二为一,重点突出一个实用的功能,其中既有权威原著,又有通俗译评,同时精心选择具有代表的案例,从军事谋略、经商谋略、处世谋略三方面对原著进行重新解析、阐释,兼具实用性和典藏性,是一本适合各行各业人士借鉴学习的普及读物。
书中难免错谬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