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旧都复,星落惠陵-《蜀臣》
第(2/3)页
所以,魏军的结局就无法更改了。
丞相与郑璞对关中战事的必胜把握,魏延预留奠定胜局的破敌之刃,一直藏匿在北地郡泾水河谷漆县的的两万将士。
这两万将士,除却了王平本部四千人外,尚有昔日郑璞、关兴、句扶与柳隐等人归来成都参与伐吴之战时,留在关中的本部!
而此时,句扶与柳隐在击溃江东兵马后,就已悄然赶回来了北地。
大汉北伐各部,除却如今归姜维督领的虎步军外,战力当以王平督领的无当飞军、句扶督领的板楯蛮为最。
在没有从丞相中军分出来之前,就常常任蹈阵前锋。
是故,丞相与郑璞在筹画关中决战时,同样将他们当作了胜负手;以王平为督将,领他们充当奇兵,在魏延与吴班以及姜维将逆魏大军牵制住时,一举杀来奠定胜局。
在谋画之初,许多人都以为担当此重任的将率,当以姜维最佳。
就连王平本人都婉言做辞,声称军中许多将率都比自身更胜任,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请丞相另择主将,他甘愿为前驱。
但郑璞力荐之。
且声称主将若是以姜维担任,恐会导致功败垂成!
如此言论,令所有人皆诧异莫名。
不管是以往的战绩还是个人将略推断,姜维怎能居王平之后呢?
但丞相对此深以为然。
而姜维同样力辞,附议郑璞之断。
缘由,正是他这些年战绩太过于耀眼了,逆魏对他的防备必然不会松懈。
若是他赶去漆县督领这部决胜之军,必然也会将逆魏斥候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亦会令逆魏发掘汉军藏匿兵力在此了......
届时,莫说如期作为奇兵奠定胜局了,彼逆魏司马懿能否发起关中决战都在两可之间。
而以王平为督将,则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王平此些年几乎都是隶属于丞相的中军,分出来以后亦不曾以主将身份督领过多部兵马鏖战的经历,在逆魏的眼中,他仅是一个将略堪堪可用的将率。
尤其是关东士人对边陲之人、蛮夷部落抱有鄙夷观念。
最早作为随着巴郡七姓夷王杜濩的扈从、识字不满十的王平,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一介莽夫,冲锋陷阵之能有余,若作为督将则才能不足。
无需多防备。
不过,出于谨慎考虑,司马懿在出兵之前还稍微防备了下。
在留下戍守长安以及护卫大军粮道的万余戎兵中,他特地分出了三千兵马赶赴谷口,归以四千将士戍守泾水河谷的部将王颀节制,以防汉军在陇东的兵马南下侵扰。
当然了,增加了三千兵马的王颀,在汉军面前仍是螳臂当车。
当魏延、吴班以及姜维督兵与魏军在右扶风鏖战得如火如荼之时,王平部两万精锐与张嶷以及刘忠部的近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只用了半日的时间便冲破了王颀的塞道,顺利穿行过了泾水河谷。速度之快,连护大军粮道的孙礼部都来不及聚拢兵马阻拦,就被张嶷与刘忠两部杀到了眼前。
本部仅剩五千余淮南精锐的孙礼,兵力不集中且是仓促迎战,径直被汉军席卷而过。
成为了关中战事首个居将军号的将率。
嗯,王颀没有死。
汉军冲破阻拦、顺利穿行泾水河谷后,便对他不屑一顾,径直引兵南下了。
犹如斩杀他以及俘虏他麾下将士不算战功一样。
但王颀知道,汉军之所以放弃攻灭他本部这样唾手可得的战功,乃是因为有更大的功绩等他们——他们想赶在司马懿得悉消息之前,以突如其来的奇袭将魏国主力一举击溃!
因而,王颀目睹汉军浩荡南下的背影,在收拢残军归去长安之时,亦不忘立即派遣出了十余波信使赶去汧水河谷给司马懿示警。
但可惜了。
虽然这十余波信使乃是走不同道路西去的,但没有一波能成功,都被徐质与张特督领的西凉铁骑给半路截杀了!
是的,西凉铁骑。
谋事数来谨慎、万事求稳妥尽善的丞相,还将三千西凉铁骑暂时划给王平节制了。
意图,就是为了在汉军顺利穿行泾水河谷、往魏军后方袭击而去时,以西凉铁骑作为前驱沿途截杀信使与斥候,让司马懿来不及防备。
无独有偶,被一举击灭的孙礼部,同样没有机会传递消息。
至于坐镇在长安城内的京兆尹张缉,则是有心无力。
待他得悉汉军从泾水河谷南下、王颀部被破、孙礼战死之时,张嶷已然引兵马赶到了长安城下落营了!
不过,两万大军的长驱,是无法长期掩盖行踪的。
当王平部与西凉铁骑踏上郿县地界的时候,还是有斥候将军情传到了司马懿与秦朗的手中。
此要归功于司马懿对丞相与郑璞的忌惮。
当他知道东三郡战事结束后,便担忧丞相会引兵走褒斜谷入关中袭击魏国大军的粮道、断了他的归路;抑或者从绥阳小谷(马尾河谷)横插来陈仓救援。
故而,他也派遣不少斥候监视着褒斜谷的两个出口。
但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若是丞相引兵从褒斜谷出,他能有充足的时间做好迎战的准备,盖因秦岭谷道崎区难行且逼仄,一支兵马在穿行时必然会蔓延十余里,甚至是二十余里。汉军即使出谷了,亦需要花费不少等待后续的兵马聚拢,以及整理阵列等。
但径直从泾水河谷折道向西扑来的王平部与西凉铁骑,则是没有这种时间耽搁。
待斥候将消息传回来的时候,不管司马懿与秦朗都没有时间做部署了!
毕竟,他们如今皆全力以赴与魏延部以及吴班、姜维部鏖战中。
若是仓促罢兵,或者抽调兵马归去迎战王平,那必然会诱发将士们的惊恐,且会在抽调兵力的时候亦很容易被汉军寻到破绽、一举杀入。
已然如火如荼的战场,任何一个稍有常识的将率,都不敢仓促退兵或者分兵。
除非,他想体验一溃千里的滋味。
但现今留给司马懿与秦朗的选择不多了。
若不尽快脱战或者分兵归去迎战,他们的后方同样要面临被汉军长驱直入,进而演变成为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秦朗那边,稍微好一些。
他本就是依托着汧水河谷而迎战的,占了一定的地利优势,让处于兵力劣势的吴班与姜维以及赵广部尚没有强渡过汧水。
是故,他在得悉消息后,第一时间让人将自己的建议送给了司马懿。
他是想要壮士断腕。
趁着汉军尚未形成包抄合围之前,留下两万将士在汧水河谷断后,自己则是带领着其余兵马赶去与司马懿会合,逼退魏延部,然后折反归长安。
这也是最稳妥、最恰当的办法。
没办法,事已至此,魏军已然没有胜算了。
哪怕魏军如愿抽调出兵力,抵御住了汉军从郿县赶来的袭击,亦会陷入粮道被断、归路被断的军心动荡中,而长安那边亦没有兵马可支援打通粮道,因而他们的败北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唯有壮士断腕!
唯有两害相权取其轻!
以数万兵马的性命作为代价,才能让大军得以归去,才能确保魏国仍能有兵力戍守关中、坚守长安不失。
然而,司马懿觉得此策不可行。
因为如今的他,终于知道为何汉军一直与魏国拼消耗了。
亦知道,斥候将汉军从郿县杀来的消息传到他手中之时,这支奇兵同样也将赶到战场的消息,传到了魏延军中。
亦是说,秦朗引兵来与他会合了,亦不能逼退魏延部、顺利罢兵归去的。
甚至魏延部已然在做追击部署,以及传令给郿县的汉军做好提防魏军突围的准备了。
试问,仓促罢兵、人心惶惶的魏军,在凿穿了魏延部后,还有余力再次冲破郿县汉军的拦截归去长安吗?
司马懿不报有希望。
且退一步而言,秦朗留下两万将士断后,能挡住吴班与姜维以及赵广部的追击吗?
或许,彼等看到秦朗引兵离去之时,就会全军压上,只需步卒便可将魏国的断后之军牵制住,让赵广部的骑兵得以分身追击了!
到时候,魏军同样会被追上。
而若是分出虎豹骑遏制赵广部的追击,则是会陷入没有骑兵冲破汉军拦截的困境,同样难逃大军溃败的命运。
如此,何必多此一举呢?
所以,本就抱着“功弗成、当死国”之念而来的他,此时心中也有了明悟。
对!
他要亲自断后!
唯有以他如今督领的兵马尽数留下来断后,才能为秦朗那边争取到一缕归去的希望。
因为他乃魏国硕果仅存的辅政老臣,是雍凉都督!
只要他不退,魏军将士就不会觉得败局已定,不会军心动荡到无法御敌;只要他仍在死力鏖战,汉军就不会觉得魏军有断尾求生的念头,进而不浪费兵力拦截魏国的突围。
更深一层缘由,则是出兵之前,他就知道天子曹叡对他心有芥蒂、不复毫无保留的信任他了!
如今兵败了,而他回去了,只不过迎来衮衮诸公与天下士庶的口伐笔诛,迎来天子曹叡授意他人的攻讦与清算而已。
名门望族出身,三朝老臣,已然六旬有余,何必吝啬一死而自取其辱!
何必成为第二个被羞辱至死的于禁!
罢了,罢了,无需吝一死。
就此战死沙场、以身殉国,给自身留一个评价尚可的身后名,给门楣添一缕美誉,给子孙宗族留一条保全之道。
如此,此生亦不复有恨矣!
带着这样决绝之心,他如往日一般强攻着魏延部,以此来掩盖分出了两万雒阳中军直接赶去迎战从郿县赶来的王平部,然后以雍凉都督的名义、天子曹叡授予的假黄钺之信,下死令让秦朗部立即率兵往长安而归。
为了让秦朗奉令,他还特地作了一封书信传来。
信中细细分析了秦朗壮士断腕之计不可行的缘由,以及自身不得不留下断后的无奈,随后以魏国举国之兵皆在关中,若是不能趁着汉军没有形成合围之前突围归去一些,到时候莫说长安不可守、关中不复存了,就连汉军长驱入河东与进军雒阳,魏国都没有兵力可抵御了!
他身为雍凉都督,败局已定了,乃是在责难逃,死亦不足惜。
但他希望,能以自身的一死,为秦朗争取归去的时间,让魏国能保存下仍可戍守的兵力。
因而,他让秦朗务必要以国事为重。
若是秦朗能顺利归去长安,为魏国守住关中,那么,便是他身死亦无憾矣!
可想而知,秦朗得书信后的心情。
且司马懿都如此推心置腹了,都以国之安危劝喻了,他亦不敢让其死不瞑目.......
当即,在白昼鏖战罢后,他便趁着夜色的掩盖,尽弃辎重粮秣、尽起全军往长安方向突围归去。
司马懿的决绝、秦朗的雷厉风行,确实让汉军有些猝不及防。
如魏延部在与司马懿部鏖战了半日后,才陡然发现司马懿部的兵力明显少了很多,亦无法迅速击溃司马懿部,及时引兵前去追击那脱离战场的两万雒阳中军了。
吴班与姜维部这边亦然。
白昼战罢、收兵归来休整的他们,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秦朗部竟然趁着夜色遁走了。一直待到夜半时分,夜哨斥候探析到了消息,他们才急忙鸣鼓聚兵,整军前去追击。
自然,他们也无法追得上。
赵广部亦不能。
盖因秦朗乃是让虎豹骑吊在后面,死死遏制住了赵广部的追击。
而已经离开郿县地界,即将踏入雍县地界的王平部以及西凉铁骑,当头便撞上了从司马懿部分出来的两万雒阳中军。
双方不多言,直接狭路相逢勇者胜。
舍生忘死、寸步不让的双方,鏖战了一个时辰都没有分出胜负。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秦朗部赶到了。
王平与句扶等人见状,亦不敢再过多纠缠,直接收拢兵卒结阵自守,坐等魏延部或者吴班与姜维那边赶到。盖因他们都知道,既然有将近六万魏军出现在此地了,魏延等人必然也会衔尾追击在后。
且在巨大的兵力优势面前,在野外遭遇战中,他们即使想拦截亦是有心无力。
兵法有云“归师勿掩”嘛。
先保存自身,待后继汉军赶到,再合力追击也是一样的。
毕竟,在他们的身后,还有张嶷部与刘忠部呢!
这些魏军穿过他们又能怎样?
同样进不了长安!
并不知情的秦朗部,同样没有与汉军纠缠的念头。
见王平部已然结阵自守、不复死力拦截道路后,便带着兵马急行而过。
但不可免,他行军的速度被拖延了。
从司马懿部分出的两万雒阳中军,只能牵制住王平部,却无法遏制西凉铁骑吊在秦朗部后面,不断侵扰。
一直待到在后面的虎豹骑赶到时,秦朗部的行军速度才快了几分。
然而,这么一耽搁,便让秦朗无法进入长安了。
当他赶到京兆长安城下,发现张嶷部早就落营以待时,便忍不住昂天长叹。
诚然,以他督领的兵马与将士的战力,冲破张嶷部绰绰有余。
但他冲破张嶷部所花费的时间,也足以让在后方的王平部与吴班以及姜维部赶到了!
到时候,即使守备长安城的张缉打开城门让他们进入,亦会被汉军掩杀在后,顺势夺了城门,让长安城顷刻易主!
关中,不复为我魏国所有矣.......
他心中悲叹着。
带着无法进入长安的觉悟,引兵绕开了长安城,从武关道往南阳去了。
是的,往南阳郡而去,并非是进入左冯翊或者走潼关入弘农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