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鬼谷子大传》


    第(2/3)页

    荀况接着说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他没有将老聃的道德经里天地人道联系一体,而是分割开来。“故人亦有其道,人生而恶,教化为之,才成其能。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况说完,拾茶轻品,目不视人。

    众人看向谷鬼。鬼谷亦熟视无睹,喝茶品味。他知道荀况所言指对,但还应让众人评说。自己开场就谈,岂不成众矢之的。

    孟轲拱手。“孟轲亦师承儒学,先师所传仁、义、礼、智、信,皆人道使然,非神而定。”他看看荀况。“仅有一论,不与同门相似,孟轲认为人性本善。”

    众人有些惊异,这两位皆出自儒学,又名扬列国,却亦有不同看法。

    孟轲首听荀况此说,儒家学子都以人性为善而宣扬。“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众人听明白了,孟斩在说水性是不分东西方向的,难道它也不分上下吗?人性的善良,就像水向低处流一样势所必然。人没有不善良的,就像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一样。现在论水的另一面,用力拍打使它跳跃,它可以高过人的额头;堵截令它激流回旋,可以使它停在山上。这怎么是水性如此呢?这实在是外力使然啊!人,可以使他做不善的事,这种违背他善良本性的行为,跟让水违背它向低处流的行为,本质是一样的。

    众人频频点头应和孟轲之言。

    孟轲品了口茶,再次扬起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力给我也,我固有之也。”

    众人默言,不再附合。荀况在稷下学宫,众人奉为师长,推举贤才,进言纳谏,从不贪功。而孟轲虽官至三卿,却只著书传授,不关国事,亦少与众人交往。

    淳于髡见此忙打圆场,与孟轲交往的只有他。而自己又是邹忌好友中人,此来云梦,众子可抒己见,并不是谈论是非。

    他转身向着孟轲,拱手施礼,随后一笑。“孟子所言极是,但纵观春秋,立说之贤多有不足之处,应时而生,应时而变,自是规律。荀子所言亦是一家之言,虽由圣口而出,亦非圣理,众子听之,却皆大欢喜。孟子性善之论,众子耳熟而亦!”

    众人点头咐合,也皆知淳于髨是以和气名闻。既使他与人争论,亦是幽默而为。    一次,孟轲游历齐国,淳于髡知道后,便去拜访,见面就问“请问先生,男女之间授受不亲,是礼制所规定的吧?”

    孟轲是个老实人,便规规矩矩地回答“淳于先生,你说的男女授受不亲当然是礼制规定的。”

    淳于髡笑着又问“假如你老婆掉水里了,兄弟我是救她还是不救呢?”

    孟轲很生气,心想这个淳于髡简直是胡说八道“嫂嫂溺水了不去救,简直就是狼心狗肺!”可能孟车可意识到自己说的话大失体统,慌忙补充道“男女授受不亲,的确是礼。但救嫂子,是权宜之计啊。”

    淳于髡讥讽孟轲道“那现在天下黎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你为什么不伸出友爱之手呢?”

    孟轲说道“救天下黎民要授之以道。我老婆掉水里,可以拉一把。难道天下人还得挨个去拉吗?”

    淳于髡明白人家孟轲决非俗人,他的作用是教化,而不是凡事都亲自去做。

    孟轲要离开齐国时,淳于髡送他。“你身处三卿的高位,却下不能救济老百姓,上不能辅佐君王,所谓的“仁者”就这样跑了,对得起你的薪俸吗?”

    孟轲知道他又在变相问仁,将伯夷、伊尹和柳下惠扯了出来说道“我是臣子,不以贤事不肖,伯夷就是这样干的。周旋于汤、桀之间五次,那是伊尹。不厌恶污君,不推辞做小官,那是柳下惠。他们三个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仁。君子只要心中仁就行了,又何必事事一致呢。”
    第(2/3)页